? ?
2025年6月6日,“饮水思源,情系丹江——海淀凯文与水源地公益交流活动”在北京海淀凯文学校报告厅举行。
海淀凯文荣幸地邀请到来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数名师生代表,踏访海淀凯文校园,与我校师生交流。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科科长毛遂志,海淀区四季青学区管理中心书记、主任王靖,丹江口市教育局工会主席丁红伟,淅川县大石桥乡乡长明洋,北京海淀凯文学校校长李永远,北京海淀凯文学校书记、副校长陈秀珍出席了此次活动。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横跨鄂、豫两省,库区主要分布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境内。而1432公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的最末端,正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团城湖。
一水相系,因水结缘。 自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向北京供水超106亿立方米,目前已覆盖北京主城区近80%供水。
南水进京的十年,也是北京与水源地对口协作、“双向奔赴”的十年。2014 年,北京市海淀区与丹江口市正式结为一对一协作关系;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与湖北十堰丹江口市教育局举行“结对共建学校”签约仪式,推进“南水北调”水源地学校建设。
海淀凯文与水源地的缘分也由来已久。早在2021年,海淀凯文李永远校长就曾到淅川县进行考察,海淀凯文师生饮水思源的故事也就此展开。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淹没区、全国水利移民的第一大县,也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引水渠首所在地。在得知淅川的一些孩子仍然存在用水困难,而当地大石桥乡直小学唯一的水源是在雨天时仍会遭受倒灌污染的一口井水后,海淀凯文决定为大石桥乡直小学捐资凿井,为孩子们能拥有洁净的水源尽一份力。
2023年,海淀凯文筹集到13万元爱心善款,用于大石桥乡直小学凿井建设。在过去的两年里,海淀凯文高中生志愿者们曾4 次奔赴淅川,了解当地人民的伟大之举,并深入学校开展支教活动。
海淀凯文为淅川县大石桥乡直小学捐资凿井
2024年暑期,李永远校长曾前往丹江口市实地探访,而在今年4月,海淀凯文六年级的学生也前往丹江口市进行研学,置身水源保护地了解这项伟大工程的意义,感受库区人民的坚韧与淳朴。
此次,海淀凯文荣幸地邀请到来自水源地丹江口市与淅川县的数名师生代表,在海淀凯文校园内与我校师生交流。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承载着守护者精神的水源地故事,牢记水源地人民的无私奉献,并为推动水源地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海淀凯文学校办公室主任赵宏达主持当天活动
海淀凯文李永远校长在欢迎词中,回顾了他在水源地丹江口市和淅川县的探访经历。丹江口市随处可见的守水护水标语、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内的珍贵影像资料都令人印象深刻,无不诉说着水源地人民的付出与奉献。而作为享受输水福利的我们,更应该铭记和感恩这份付出。
正如李校长所说:“我们讲家国情怀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正地看到无数付出背后的那些建设者们。我们应该感恩他们,这也是我们应当尽到对水源地帮扶义务的原因所在。”
海淀凯文李永远校长致欢迎词
在李校长致词后,淅川县大石桥乡直小学副校长陈占朝和学校的几名学生代表分别上台,讲述了他们与海淀凯文师生们的故事。
淅川县大石桥乡直小学副校长陈占朝发表讲话
四年级的多香蓓同学、三年级的明晨芮同学,以及二年级的陈凌霈同学、分别发表了《大手牵小手,京淅心连心》《梦想的种子》《支教老师,我想你啦》演讲。
淅川县大石桥乡直小学的3位学生代表发表演讲
“从 2023 年开始,半年一次的支教活动成了我们不变的约定。”在陈校长和大石桥乡直小学同学们的讲述中,过往的淅川支教之旅仿佛历历在目。相隔两地的人们因水结缘,善意让原本陌生的人们不断相遇、重聚,在一切的付出、感恩、温暖背后,真挚的情谊在彼此心间流动。
随后,来自丹江口市天津路小学的李乐老师,以及丹江口市实验小学的4名学生代表也带来了他们的守水护水故事。
丹江口市教师及学生代表发表演讲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为这项伟大的工程贡献一份力量,“这既是一份荣耀,也伴随着沉重的责任”。在李乐老师和同学们的演讲中,“守护”、“传承”、“使命”是出现最多的词汇,他们将守水护水作为自己的使命,将奉献与付出作为自己的担当,这样的精神令在场听众为之动容。
在来自水源地的伙伴们分享了他们的故事之后,海淀凯文10年级学生罗雨虹和6年级学生刘动动也分别分享了自己在淅川县支教和在丹江口市研学的感悟。
罗雨虹同学在演讲中讲述了自己的支教经历,那些在水源地受到的“冲击”和“震撼”,不断促使她反思自己的生活,也不断重新塑造着她对社会的认识。
海淀凯文学生代表罗雨虹发表演讲
她在演讲中说:“我更愿意把这次旅程叫做一次教育交换,或者是教育资源的分享,而不是‘支教’,因为我不希望把孩子们放在一个被援助者的地位,事实上,他们所带给我们的善良和纯真,比我们能给他们带去的东西重要得多,也珍贵得多。”
刘动动同学也分享了他的改变。从课本上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到亲眼看见“守水的人们”,他逐渐明白每天看似普通的一杯水实则蕴含着守水护水的精神,凝结着无数人的努力和心血,而珍惜这份心血和传递感恩之心,如今也成为了他的一份责任。
海淀凯文学生代表刘动动发表演讲
此次活动最后,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科毛遂志科长发表了讲话。
他号召大家不仅要意识到生活用水便利背后是淅川县与丹江口人民数十年如一日的巨大付出,更要将敬意化为行动:“树立节水意识,做节水理念的传播者;养成节水习惯,做节水行动的践行者;倡导科学用水,做节水创新的探索者”。
同时,毛科长还呼吁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希望能够聚集社会各方力量,帮助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子,圆他们的求学梦想。
海淀区教育委员会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科
毛遂志科长发表讲话
活动结束后,淅川县和丹江口市的师生代表们一起前往参观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团城湖。
团城湖是保证城市供水安全承接“南水北调”来水的关键性工程,连接密云水库和“南水北调”两大水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丹江口水库出发,在无数人的守护下跨越千里的清澈之水,最后就是流向了这里。
淅川县和丹江口市的师生们参观团城湖
守护水源地的人们,来到了水的归处,见证他们所守护的那一泓清水福泽一方。这次跨越山水的相聚,是一次水源地与受水区的深情对话,更是一场关于守护、感恩与责任的传递与传承。
一水相系,敬意与善意随水一起流动,这条因水结缘的纽带,激励着更多人们,将这份坚韧与奉献铭刻于心。
未来,海淀凯文与水源地的故事还将继续。相信这份源于大爱的清澈情谊,将如同北送的清流,生生不息,在传递中化为行动的力量,在传承中开出不朽的花。